Friday, September 07, 2007

暑期牧民體驗

暑期牧民體驗

本年度我獲安排位於麥當勞道基督教女青年會園景軒進行暑期牧民體驗,園景軒是一所餐廳,如果說我在這次牧民體驗學懂會「捧餐」,這一定不是培育團的期望。

園景軒並非一間普通的餐廳,它是由匡智會開設,給輕度智障的學員實習的地方。雖說是實習,但提供的食物及服務的顧客全是真材實料。

有時候,餐廳的服務會因食客的增多而繁忙起來,這為我也是一個學習:訓練耐性的機會--服務的態度很重要。我們雖然各自安排到不同機構工作,但卻是代表團體的名義去工作,所以修院團體的聲譽都繫於我們的一言一行。我被派到園景軒工作,漸漸地也融入了那裏的生活,我的服務態度也影響顧客對園景軒的印象。由此,我看到這份牧民工作跟鐸職培育的關係,我在園景軒的參與,不斷地獻出自己,為眾人服務。

事實上,當部分義工知道我是修生時,他們感到很大興趣,即使他們有些是教友,他們也很難理解修院派修生來這裏,究竟學習什麼呢?我發現這是一個宣傳聖召的機會,一方面我分享自己回應聖召的心路歷程,另一方面亦可藉此機會,解答他們心中的疑惑,因為他們恆常以為神父、修士是在聖堂工作及傳教。而我的被派遣,正是一份見證–教會對智障人士(弱勢社群)的支持和關心。

有時候,我會從旁提醒、鼓勵他們,他們很單純、可愛,雖說是輕度智障,但我和他們接觸後,發現他們跟我們的分別不大,充滿人性,會表示喜歡、討厭、愛恨分明,當然亦懂得觀人於微,懂得看「眉頭眼額」,知道哪些人要尊敬,哪些人可以欺負。他們也很「善忘」,剛才仍在爭吵,轉過來已經和好如初。

我也會開解、安慰他們。因此,我在園景軒有很多角色,如:可以交談的大哥哥。他們也很願意暢談自己的理想、心底話、秘密等。記得B和J去面試,B志在必得,可惜最後落空了,反而他一直認為會落選的J卻被聘用。他心中很不是味兒,當然也說了一些難聽的說話,我會鼓勵他可能會有更好的工作等著他,過了一星期,社工通知他被政府聘用。他感到很雀躍。他們需要身邊人的支持和鼓勵。我們的聖召何嘗不是如此呢?每天司鐸也要接觸不同人的需要,有時他也會輔導、安慰困苦者、失望的人,這時候他要做一個同行者,當然他也會感到人生的無奈,他的工作除了陪著當事人、支持他外,他也會將這個人交托在上主的手中。

在園景軒為期兩個月的牧民體驗中,我主要是負責樓面。最深刻的並不是一個修生在餐廳學習「捧餐」,而是透過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上去認識自己、改變自己,透過在那裏的服務,以及和人的接觸,我體會到教區司鐸的召叫,就是「為一切人成為一切」。B(學員)很有理想及抱負,他也很喜歡踢足球,經常在我面前暢談足球的技巧及個人絕技。我被他這麼真誠的分享,也受到感染,開始留意體育消息,一次跟他談起某足球明星的消息,他可真樂不可支。B充滿理想,我的理想又是什麼呢?這個正是我要不斷回應天主的召喚。

現在雖然離開了園景軒,返回修院繼續我的修道獻身生活,但我仍不時回味與他們一齊的日子。值得一提的是,我邀請了自己的團體在園景軒享用一頓有意思的午膳,這也是一趟機會,讓自己的兄弟接觸我的牧民工作的對象,也是令人難忘的「團聚的兄弟之樂」。

Sunday, May 13, 2007

先修班生活營分享

先修班生活營分享

當知悉副院長安排我們先修班到南丫島體驗生活時,我的心情感到很興奮,不是因為可以離開修院範圍往外闖,而是可以了解區成賢神父的心路歷程。以前從別的途徑知道區成賢神父是美國瑪利諾會的傳教士,後來天主召喚他過隱修生活,也知道他以前是工人司鐸的表表者。但對他所知不多,是次生活營可以幫我進一步了解區神父的心路歷程和回應召叫的經過。

是次生活營剛好在二月份月靜後舉行,該月主題是「司鐸--成熟的人」。我相信並非時間上的巧合,而是刻意安排,加上我們現時正研讀《我要給你們牧者勸諭》,生活營令學習的內容更具體和實在。修院培育從四個範疇--人格、靈修、知識、牧民--培育修生。《我要給你們牧者勸諭》給我們了解作為一個牧者的基本概念和理想,但是都只是局限在知識層面。生活營為先修班來說,可以讓我們接觸外面的世界,特別是認識區神父--老前輩在回應天主召叫的心路歷程。我的感想是,沒有了是次的生活營,為先修班將是一個缺憾,因為透過前人的經驗分享,將會豐富我們的修道生活。

當天黃昏,我們一行四人搭船到南丫島,抵達後第一件事當然是祭五臟廟。晚飯後我們向露德聖母小堂–區神父的住處進發。抵達時區神父正主持彌撒,彌撒後神父出來招呼我們,我們亦安頓好一切。神父邀請我們當晚十一點輪值明供聖體。我仰觀夜空時,竟發現漆黑的天空竟是這麼美,映入眼簾的是那些星座,平時在市區,很難看得這麼清楚。令我想到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的確很少和大自然接觸,這次是一個難得的經驗讓我們和大自然近距離接觸。

南丫島露德聖母小堂是廿四小時明供聖體。這次朝拜聖體的經驗很寶貴:在聖體前靜默--單純靜默凝視聖體。我們平時總會在朝拜聖體時安排很多不同的節目,如:讀聖書、唸玫瑰經等。這些本來都是好的,但有時也會成為阻礙,甚至是消磨時間的好工具。我們享受那種靜默,靜靜地凝視著聖體,表達那一絲的信德。這種兩手空空面對天主,是一份難得的經驗,也是一種操練。我相信若能持以之恆,這分靜默將為我的修道生活注入活力。

生活營中,我們每天都以彌撒開始一天的生活。彌撒是六時開始,然後朝拜聖體一會兒,早餐後才念日課。每天的生活都很有規律,這是訓練我們培養一個有紀律的祈禱和靈修生活。這種紀律性,可以延續到我們在修院外的日子。在修院外,就要靠我們個人的自律去安排。生活營最後一天我們到戶外念日課,伴隨著清風吹送,那份感受是平日所沒有的。有時這些經驗,可突破我們的視野,也可以幫助我們與大自然接觸。

區成賢神父的經驗說明了生命不斷改變,他個人仍不斷地聆聽天主給他的使命,他也不斷回應天主的召叫。為我們來說,生命也是不斷地回應天主對我們的召喚。回程途中,忽然想起,區神父年紀也不輕了,他自己有沒有想過誰來接捧他的服務呢?

區神父原本打算往非洲傳教,學習當地語言,結果長上派他來香港。他起初也不太願意,最後他服從長上的派遣,來了香港傳教及服務。他不單熱愛香港,也熱愛中國,難得的是他不時穿梭中港兩地服務。

是次生活營,亦讓我反省到我能否在我的修院生活,除了修院安排的固定祈禱時間外,能否每天再抽一小時明供聖體呢?或者利用這一小時的時間奉獻給天主,在這段時間在靜默和祈禱中與天主相遇。我特別記得區神父教我們朝拜聖體或凝視十字架的苦像時,都要想到耶穌在十字架上的犧牲。區神父引聖保祿宗徒的說話:「我只願認識基督和祂復活的德能,參與祂的苦難,相似祂的死,我希望也得到由死者中的復活。」(斐3:10-11)他說這是我們每次朝拜聖體應有的心情。

從區成賢神父的分享和經驗,我景仰和欣賞他這種向天主完全交付自己的情操。是次生活營,幫助我們肯定個人召叫的同時,亦使我們進一步奉獻自己,作天主的工具。

Thursday, April 12, 2007

修道生活的發現

修道生活的發現

總結過去幾個月的修道生活,我發現要擁抱及甘心接受生活中的十字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天天背著十字架跟隨我」這句福音經文聽過無數次,但有多少次是真正心領神會呢?駱神父在月靜中曾提到聖女小德蘭為了天主而克苦,面對修院中的困難及別人對她的誤解,聖女並沒有為自己辯護或爭取什麼,反之她將一切都奉獻給耶穌,為天主的緣故而受苦。

所以今年的四旬期及聖週,我覺得特別有意思。在玫瑰經的痛苦奧蹟中,我循著「受苦」這個主題默想。內心雖然感到痛苦難受,但我慢慢體會、意識到這是天主給我的十字架。有時候的確很難背起這個十字架,也很想求天主免去這苦爵。祈禱彷彿沒有答覆。但我看出這是天主的旨意,就求主賞賜我聖寵去克服這份對痛苦的抗拒,也求主聖化這份痛苦,同時聖化我自己。使我能以天主的(或靈修的)眼光去看待當下的境況。每次默想「耶穌山園祈禱」時,我也有這個想求耶穌撤去我這個十字架的誘惑,但我深深知道走成全、成聖的道路,十字架是無可避免的選擇。縱使十字架很沉重,似乎很難背負和承擔,也會因此而受傷,但我決意將自己的痛苦奉獻給耶穌。

這個十字架既然是天主為我預備的,祂就絕不會給我一個超過我能力的十字架去背負。那是祂的旨意,我知道要甘心背起它,擁抱它,即使會流血。我把自己的痛苦和耶穌基督的苦難結合起來,奉獻給天父。

面對這個十字架時,天主令我懂得一件事,就是只有上主才是唯一完善,時常忠信,徹底了解人心,始終不會拋棄我們的朋友。祂是忠信的,因祂不會改變,即使我們失信,祂永遠也不會背棄我們。難怪聖保祿宗徒如此肯定:「我將一切都看作損失,因為我只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為了祂,我自願損失一切,拿一切當廢物,為賺得基督……」。只有在耶穌基督內,任何其他的友誼,才會顯得有意義和美好。

而藉著每天的朝拜聖體,我感到耶穌是多麼渴望我們去拜訪祂,跟祂傾訴,祂也常在聖體中等候我們。但我們總是有諸多理由拒絕祂的邀請,甚至用世俗的方式解決問題,忘記了信賴天主,把困難帶到祂面前。更甚者,是我們忘記了祂也是治癒的天主,不但治癒我們身體上的毛病,也是我們心靈的良醫。